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9章(1 / 2)





  李自成又令大军在山海关外面列好阵,同时依然准备部署人员攻击山海关。李自成坐镇在指挥台上,看着山海关,山海关一片宁静。他想:也许是经历昨日的苦战,吴三桂的士兵已经劳累,山海关内才会如此宁静。

  正在李自成想着心事之时,山海关城门大开,吴三桂率领着大军铺天盖地地卷来。

  李自成心中一惊,先是没有回过神来,后来头脑一清醒,心中大喜,骂道:这才叫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狱无门偏要行!吴三桂,你的死期到了。昨天我还在与众将领商量如何引蛇出洞,没有想到今日不需引,你却出来了。李自成神情亢奋,来不及细想,便对众将领说:“传我命令,将吴三桂包抄,一举歼灭。”

  李自成传令下去后,农民军便在地势较为开阔的一片石处布阵,就像做好了一个口袋等待吴三桂来钻。

  没有想到吴三桂却偏偏往口袋里钻!李自成见之,高呼:“给我拼死杀敌!能杀吴三桂者,我封他为大将!”

  农民军向吴三桂蜂拥而去。立即,农民军和关宁铁骑短兵相接,哭杀声顿起。

  多尔衮率军掩蔽在一片石外观战,洪承畴说:“大王,出战吧!”多尔衮笑了笑说:“时候还早着呢?”洪承畴心中骂道:这个老奸巨猾的清鬼!

  战斗立时陷入白热化的阶段,关宁铁骑与农民军都死伤惨重,吴三桂见自己的兄弟一批批倒下,心里急得要吐血,他心想:多尔衮在哪里?怎么还不见出来!如果他不出来的话,我关宁铁骑岂不会灭亡?想到此处,他心里有了后怕!自己一定得杀出一条血路来,不能让兄弟们都屈死在这里。于是,吴三桂引吭高呼:“兄弟们跟我冲,冲出包围便是生路。”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高呼之下,都向吴三桂涌来。吴三桂带领着数万铁骑在冲。

  洪承畴见吴三桂的官兵死亡惨重,他心里隐隐作痛。说实在话,他虽然投降了多尔衮,但他的内心一直对吴三桂这个老部下抱有一份感情,因此,面对此情此景,他的内心非常复杂。他忍不住又说:“大王,该出兵了!”

  多尔衮看他一眼,洪承畴被多尔衮锋利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。多尔衮依然没有要出兵的意思,他想让战局发展到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时候才出兵。

  突然,太阳躲进了云层,天空昏暗起来,大地上卷起一股烈风,将地上的尘土都卷到了天空,并在天空中弥漫开来,风沙遮天蔽日,使短兵相接的兵士无法辨认对方,战场上一片混乱。

  这时,多尔衮大旗一挥。十多万清兵如同神兵天降,向一片石卷地而来。

  当李自成看到清兵突然杀至,惊得几乎要昏过去。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清兵会来。

  李自成的农民军本来已极疲劳,如今哪经得起清兵的冲撞,一触之下便溃不成军。

  李自成见势不好,率军向永平方向退去。

  第十章 左右为难

  一、李自成向吴三桂求和,两人在永平达成联盟

  从山海关撤到永平时,夜已深。李自成疲乏极了,可是一见众将士萎靡不振的样子,心里就无法平静下来。想到从自己率兵乘兴而来到败兴而归,就是那么短短的几天,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,对自己已经极为不利,李自成心里非常沮丧。

  仅仅是吴三桂那几万兵力,我李自成还不放在心上,完全可以将它消灭。但是,现在又有清兵十多万,而且清兵也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,自己要与他们决战的话,肯定会是两败俱伤的局势,两败俱伤,谁会得利呢?那肯定是清朝!如果自己逞一时之勇,与吴三桂血战到底的话,那自己便等于把大明的江山拱手送给了清朝。那样,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么?想到此处,李自成内心打了个寒战。但是,如果自己向吴三桂求和的话,吴三桂会不会认为自己示弱,然后猛力攻击我们,反而加速双方的自相残杀?

  李自成想来想去,心里依然没有个结果,他只好把众将领召集起来商量。当李自成将自己心中所想告诉众将领时,众将领之中立时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意见。

  一种认为:我军新败,士气不振,而吴三桂有清兵援助,自己如与吴三桂决战,那势必是两败俱伤,所以,不宜战只宜和。

  一种认为:今日之局之所以败,并不是因为大顺军不行,而是因为清兵的出其不意。大顺军应该趁机将吴三桂消灭,将清兵击溃,那么便一劳永逸,对大顺政权的巩固极为有利。

  李自成见请众将来商量,依然没有个结果,便选择了求和这条路。李自成问谁可担当出使重任?李自成的打算是,万一求和不成,再战不迟。

  张若麒毛遂自荐地说:“我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