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章(2 / 2)


  李秀丽:……老娘的学习委员换给你当吧!

  越宁却并不想当什么班干部,只低声打听着班级里同学的名字一类。李丽故意带一点考较的意思,按着座位挨个儿报名字,要看他记不记得住。报了一半才发现,都是一个村儿的,谁还不认识谁啊?伸手戳戳这大侄子的额头:“调什么皮呢?”

  越宁有些无奈,这些人他是略有印象不假,可过去十几年了,总得有个回忆读档的缓冲时间不是?

  他也不争辩,脑子里又过了一遍人名和长相,对李秀丽吐了个小舌尖儿,拿出了数学课本。李秀丽有些无奈,对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讲,性别意识正在觉醒,与这些一并醒过来的,还有那么一点子母性。摸摸大侄子柔软的黑发,叹口气:“老师快进来了,准备上课吧。”

  数学老师姓吴,按辈份儿来算,还是班长的侄子。数学老师已经知道了越宁的存在,也带点考较的意思叫他上黑板做题。初三的数学挺简单,越宁板书演示唯一的烦恼来自于身高。踮起脚尖来,刷刷写了四种解题方法之后,越宁被数学老师赶下了台。

  越宁对数学老师腼腆的一笑,一双眼睛亮晶晶的,数学老师好像能看到他的小尾巴上翘着摇啊摇的求表扬。

  还是个小不点儿呢。数学老师抽抽嘴角,眼睛里带着笑,深刻地表扬道:“很好,比教参上还多用了一种解题方法。”

  越宁的眼睛弯了弯,放下粉笔,回到座位上。

  一天下来,也许是跳级生太新鲜,每个老师都点了越宁的名叫他回答问题,越宁也每每超额完成任务,在所有老师那里刷足了存在感。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所有老师的重视,跟小胡老师一样,没有老师会不喜欢成绩好又乖巧的学生。

  班里的同学已经麻木了。虽然大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,但好像学的不是同样的内容呢。

  越宁默默地收拾起书包文具,跟城里的学校不一样,这里的初三没有晚自习,上完了白天的课,各回自家,各找各妈。

  数学老师跟支书是平辈的本家,放学之后,支书很快就能得到消息了,吴斌……就自求多福吧。相信这样的事情再来那么两回,吴斌就得被支书打得受不了,该迁怒到自己身上,要有大动作了。吴斌昨天看他的那个眼神,越宁真是太熟悉了!当初吴斌就是用这种眼神看他,目光越来越刻毒,终于动手的。

  而越宁,要的就是他的大动作。最好做得狠一点,越宁才能趁机离开李家这个烂窝子。吴斌不下狠手来弄他,他怎么将事情闹大?事情闹不大,怎么会引得狗咬狗,引起各方注意,将这些污糟事暴露出来,好借乱脱身?

  这么想着,越宁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,格外热切地盼望时间走得快一点,期待着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,再刺激吴斌一下子。

  第6章 逃离(六)

  等待的日子格外的漫长,长得越宁都要打盹了,不得不给自己找点其他的事情做。

  最初的两天新鲜劲过了之后,他变得有些无聊了起来。心里存着事儿,肢体健全的喜悦与重返课堂的新鲜感很快就褪了下去,越宁便转将精力移出了学校。他得当个大家心中的好孩子,至少要在李姓人家那里刷足存在感。

  他得空就往外跑,也不做什么,就是转悠。看到老人孩子拎重物就给搭把手,看到拉车的上坡给推一推,更可怕的是,他闲了下来还会陪老人、妇女聊一会儿天。人人都夸他是个好孩子,特别有爱心,看到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,还会顺手给点吃的、帮忙打个水捎点柴草什么的。你可以说他傻,但绝对不会讨厌他,更兼张桂兰为了在妯娌里争面子,四处夸他。遇到长辈就说:“以后要好好孝敬x大爷、x大娘……”简直是改善大家生活的希望之星。

  搁平常,如此“败家”的行为,张桂兰是要抱怨的。现在她已经吓得顾不上这个了。她太明白这些人了!有些孤寡老人,没人理、没人陪,坐门口自言自语都能嘟囔半天!叫他们逮着个大活人,那还了得!

  如是数日,张桂兰受不了了,她在害怕。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村夫村妇们闲得发慌的时候嘴巴有多宽了。万一哪一个说漏了嘴,让她儿子知道了不是亲生的,那还了得?!

  完蛋喽!张桂兰愁得睡不好觉,又不能把儿子锁家里,哪家半大小子不放出去野的?这不明摆是告诉人这里头有鬼么?想了半宿,她居然想出一个主意来——正常上课的日子,放学了关起来写作业。等到周末了,就让他去镇上小姑子家里,离碎嘴的人远远的。

  为此,她专门跑了一趟镇里,跟小姑子当面交代清楚了。小姑子李援朝,婆家开一个小杂货店,卖点油盐酱醋小零嘴儿,家里有个儿子念小学,成绩不好不坏。李援朝知道越宁成绩好,也想自己儿子成材,给加了个“就说我央他来给强子补课”的理由。同时,向二嫂保证:“放心,吃喝比强子还好,跟强子睡一屋。”她儿子叫孙强。

  三家村往镇上走并不很远,周五下午放学之后步行过去,快走三个小时也就到了,能赶得上晚饭。周日在镇上吃了午饭再走回来,赶得上家里的晚饭,还能好好休息一晚,周一上课。

  这种安排在正常人看来是奇怪的,更奇怪的是,李家全家没一个反对的,包括跟妯娌不合的赵红英。越宁装惯了好孩子,也是不能反对的。

  越宁满村转悠的时候,并没有想过还会有这样的效果。镇上他是准备过阵子再去的,那里有他的救命恩人张老头,还有后来帮过他的几个人。虽然只是顺手给点饭吃,确实是解决了他很大的困扰。现在么,他还没准备好。

  旁的不说,就这么频繁的往镇上去,是给了吴斌极多的下手机会。他需要吴斌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。眼下不是个好时机,但也只能顺势而为了。

  越宁在房前屋后转悠了两圈,找了两根硬木棒。半个手臂长,洗净晾干,赶路之前绑到前臂上,把袖子放下来,从外面也看不到,也不影响行动。万一吴斌一个忍不住,故技重施,拿这个挡一下,胳膊是能保住的。他又往包里放了支手电,一盒火柴,一点吃的,翻了个塑料瓶子装了点白开水。

  就这么往镇上去了。

  巧了的时候,能遇到村里人往镇里去,搭个自行车、小拖拉机什么的,不巧的时候,就只能自己走。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  孙家对越宁的到来是很欢迎的。虽然李援朝时不时要抠点钱出来补贴娘家,但是无论是她比较苛刻的婆婆,还是比较小气的丈夫,对于补贴越宁,却没有太大的意见。看人下菜碟儿,真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将来有出息的,贴补点没什么,无底洞,那就有多远滚多远。

  越宁头顶冒烟到了镇上,孙老太太早撵着儿子孙国平到路口去迎了。接了人,孙国平还说:“怎么叫你自己过来了?走来的?”越宁笑道:“也不太累。”是真不累,山里孩子皮实,张桂兰再精细着养孩子,也摆脱不了眼界和客观环境的限制。孙国平家在镇上,周围环境无疑要好一些,打抱不平也是真心的。抱怨两句,看越宁白皙的面皮透着红色,显是累了,越发义愤了起来。反正义愤不要钱。

  到了孙家,先招呼吃饭。天擦黑,已经开了灯,昏黄的灯光下,桌子上的饭菜显得很温馨。越宁跟大家打过了招呼,孙强也乖乖叫一声:“哥。”李援朝问:“路上还好?”越宁点点头:“嗯。”又问水在哪里,饭前洗个手、洗个脸。

  这样良好的卫生习惯,在乡民看来有点作,镇上饭前洗手的人也不多。但是配上越宁那斯文秀气的俏模样儿,轻声慢语的从容劲儿,就叫人觉得这才是文明人该有的习惯。孙家上下摒住呼吸,一个个跟着他去洗了手,才重新排了座儿坐好。孙国平先给越宁夹了个大鸡腿:“今天才杀的鸡,多吃点。”别说,洗过手之后吃饭,真觉得自己档次提升了不少。

  吃过饭,越宁先问表弟的功课。孙国平笑道:“不急,你们先歇着。他笨,一时半会儿也补不了。”这个时候,县城已经有实课班存在了,孙国平进货的时候也听说过,收费不算低。再抠门他也明白一个道理:不付补课费就罢了,太压榨了,万一把孩子弄跑了,再上哪里找这么个人来?

  越宁并没有大意,还是谨慎地说:“把他做过的作业跟卷子拿给我看看,我再跟他聊聊。”

  课,是不能乱补的,一个人的经验对另一个人未必管用。

  曾经的吴斌,被他爹打得受不了了,也很虚心地向越宁请教学习方法。当时越宁就忒惊讶:“看书听课就行了呀。”没错,越宁同学连作业都不用认真写,就能轻而易举地应付乡村中学的课程了。

  可吴斌不信,吴斌他爹也不信。吴斌是不信越宁,吴斌他爹是不信儿子:“放屁!一定是要更用功,你小子想偷懒,来糊弄我的!”又是一顿胖揍。这冤仇,结得就越发的大了。

  现在还得在镇上呆着,接了这份活计那就得稍微用点心。越宁先了解了孙强的情况,才好决定要怎么搞。

  当天晚上,孙强惴惴不安地看着这位神人表哥划拉他的卷子,孙家全家的目光都放在越宁身上。越宁看的速度很快,翻完了,方案也定了:“得下苦功夫。”

  孙强带着哭音儿说:“我也用功了呀。”

  越宁并不这样认为。孙强并不算笨,中等资质中等成绩。但这只是个镇上的小学,教育水平也不高。远了不说,往县城里一放,那就是个差生。越宁想早点去县中上学,也是这个原因。在乡村中学再努力也就那样了,井底就这么大,再蹦跶也蹦跶不出个花儿来。孙强要是连在镇小学都只是中等,只比镇小学的调皮孩子用功那么一点,那就不必再说什么以后了。

  从此,孙强就开始了他的苦难日子。第二天一早,越宁先起床,将他拍了起来,洗漱过后先背课文,完了做题、背公式。小学内容就那么点儿,这会儿的小学连英语都不学。越宁就不信了,填鸭也能给它填饱了!

  越宁自己,却跟镇上的小破孩儿干了一仗。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  孙强本人倒也乐意学习,那就更好办了。用不着多高深的讲解,至少语文,背就行了,不会背,那就抄,抄个十遍八遍的,看你还会不会。越宁也不当监工看他,在孙家转了一圈,找了间小黑屋,让孙国平把里头搬空了,就搁学习用具,其他的什么小画书、小零嘴一概没有。关进去,给布置了一定量的任务,写吧,背吧。

  完不成?越宁也不管,有孙国平抡鞋底呢。到了时间过来给孙强批批作业,在孙国平眼里,那就是补课了。这时候很多的补课班、暑期班,就是这么个作风。